“百年上海旗袍传奇人物”褚宏生这家“瀚艺”工坊,藏在上海安化路一低矮院落内,稍不留心,就可能与它擦肩而过。
这里没有气势恢宏的大门,穿过一扇低矮的铁门,便进入幽长的回廊,昏黄的灯光下,各式旗袍尽显婀娜。
工坊内,没有流水线机器的嘈杂,老师傅们还是用着几乎最原始的方式,一丝不苟地缝制着旗袍。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受访者供图)
在成千上万的服装厂中,这家工坊的规模不值一提。但在高级定制的旗袍工坊中,规模算大。这里有50余位师傅,这些裁缝至少都有二三十年的工龄,其中不乏有80多岁的老师傅。
在过去,旗袍作为日常装,要求不高,一个裁缝基本就可以完成一件旗袍的制作。多数裁缝店规模较小,一两个人就可以撑起一间铺面,一般开在弄堂口,以“师徒店”、“夫妻店”居多。
一个裁缝就可以把量体、缝制、盘扣等所有工序做完。褚宏生那一辈的裁缝,对旗袍制作的把握度较高,直接在面料上开做。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为客人量身材(受访者供图)
褚宏生弟子周朱光说:“以前的女士做件旗袍,一般就是两片式,款式简单,相对宽松相对日常化,对三维、腰身要求没那么高,差不多就可以了。”
如今,旗袍的功能变了,它更多情况下是作为一件礼服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因此,现在人们对衣服的讲究程度远远超过以前,制作也越来越复杂。“很多旗袍,我们不仅开手工版,为了追求精确,我们还要开电脑版。”
上海老裁缝褚宏生(受访者供图)
对于流水线的大公司来说,开一个版,可以生产几千甚至上万件衣服。但对于瀚艺来说,一件衣服就是一个版,一个客人一个版。“开版的好坏直接影响上身效果。”
瀚艺在这方面的坚持,可以用奇葩来形容。“我们这里开胖子版的人不开瘦子版的,为什么?就是你习惯于开胖子,你开瘦子的版开不好的,所以我们有六位版师,很多大型服装厂可能才一两个开版师傅。”周朱光说。
周朱光认为,在今天,一个讲高级定制的时代,就是一个分工的时代。“你所有的东西要把它做成极致,你开的版子要不能差分毫。”
开版、纽扣、图案设计、制作、刺绣,这家工坊对旗袍制作的每个程序进行分工。“因为不分开,做不好做不出更好的衣服,旗袍制作有绘、绣、镶、嵌、贴、钉、滚、宕、盘等9大制作工艺,一个人没办法这么全能。”他坚持认为。
周朱光认为,褚宏生的徒弟中,没有一个能超越他,因为这是一个分工的时代,师傅是全能的,也是最后的百年旗袍大师。
(本文转载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