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有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
何为“龙年龙月龙日龙时”?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科普主管王科超表示,按照中国传统的天干地支纪年纪月法,“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即辰年、辰月、辰日、辰时,结合对应各个地支的十二生肖,这一时段天干地支八个字中的地支全为辰龙。
王科超介绍,中国古代采用“干支历”,即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此循环使用。
“我国古人又以十二生肖对应各个地支,今年为甲辰龙年,所谓龙月、龙日、龙时即为辰月、辰日、辰时。”王科超说,2024甲辰龙年的龙月里有3个龙日,因此将出现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分别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时至9时。
“这个时辰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日子一定特别吉利吧?”对于社交平台一些网友的疑惑,王科超解释称,“这只是中国农历采用天干地支计时的一个有趣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无需过度解读。”
对此,网友们纷纷接起了好运,并有网友表示“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感觉这样的日子会特别吉利”。
为什么2024龙年叫“甲辰龙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今年是甲辰年,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大量的干支记录。“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就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成“乙丑”,依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始,继续与没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王科超介绍,中国古代采用“干支历”,即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此循环使用。
“我国古人又以十二生肖对应各个地支,今年为甲辰龙年,所谓龙月、龙日、龙时即为辰月、辰日、辰时。”王科超说,2024甲辰龙年的龙月里有3个龙日,因此将出现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分别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时至9时。
“这个时辰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日子一定特别吉利吧?”对于社交平台一些网友的疑惑,王科超解释称,“这只是中国农历采用天干地支计时的一个有趣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无需过度解读。”
对此,网友们纷纷接起了好运,并有网友表示“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感觉这样的日子会特别吉利”。
新闻多一点》
为什么2024龙年叫“甲辰龙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今年是甲辰年,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大量的干支记录。“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就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成“乙丑”,依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始,继续与没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王科超介绍,中国古代采用“干支历”,即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名称,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此循环使用。
“我国古人又以十二生肖对应各个地支,今年为甲辰龙年,所谓龙月、龙日、龙时即为辰月、辰日、辰时。”王科超说,2024甲辰龙年的龙月里有3个龙日,因此将出现3个“龙年龙月龙日龙时”,分别在4月10日、4月22日和5月4日的7时至9时。
“这个时辰有什么不一样吗?”“这样的日子一定特别吉利吧?”对于社交平台一些网友的疑惑,王科超解释称,“这只是中国农历采用天干地支计时的一个有趣现象,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无需过度解读。”
对此,网友们纷纷接起了好运,并有网友表示“奇怪的知识点又增加了”,“感觉这样的日子会特别吉利”。
新闻多一点》
为什么2024龙年叫“甲辰龙年”?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赖迪辉介绍,今年是甲辰年,与我国古代使用的干支纪年法有关,它是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干支纪年法具体起源年代难以考证,但在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辞中,就已发现大量的干支记录。“十天干”由“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组成,“十二地支”由“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组成。
干支就是把“十天干”与“十二地支”按顺序搭配,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作为纪年、月、日、时的名称。例如,把天干的第一个“甲”字和地支的第一个“子”配合成“甲子”,把天干的第二个“乙”字和地支的第二个“丑”配合成“乙丑”,依次类推,当十个天干轮完一遍,第一轮的地支“戌”和“亥”没配完,这时再从“甲”开始,继续与没配完的地支相配,共60对,从“甲子”到“癸亥”为一周,又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目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使用国际通用的公元纪年。那么,如何快速地把公元纪年换算成干支纪年?
赖迪辉表示,将公元年数减去3后再除以60所得的正余数就是该年的干支序号。如余数为1,则该年的干支序号为1,从六十干支表上即可知该年为甲子年;以此类推,如余数为2,则该年为乙丑年;如余数为59,则该年为壬戌年。如余数为0,则该年为癸亥年。
赖迪辉表示,为了便于记忆,古人还采用十二生肖来形象化表达“十二地支”(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如古人把辰时(上午7时至9时)称为“龙时”,因此就用“辰”代表生肖龙,所以甲辰年又称“龙年”。
公历2024年为啥比农历甲辰年长12天?
天文科普专家介绍,公历2024年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农历甲辰年(龙年)则是平年,全年共有354天。
中国天文学会会员、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杨婧解释说,目前国际通用的公历在我国民间俗称“阳历”,是根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即一个回归年的运动周期来制定的。一个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
由于回归年不是整数,所以规定公历每4年设置1个闰年。凡公历年数能被4除尽的年份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366天;除不尽的年份为平年,2月有28天,全年365天。2024年能被4除尽,所以是闰年。但如果是整世纪年(如1800年、1900年、2100年)可以被100整除但不能被400整除,仍为平年。
农历是我国的传统历法,它对年、月和节气的安排是以月相盈亏和太阳周年视运动两个自然周期为依据制定的。
农历根据月亮的朔望变化定月,全年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比公历年(也称回归年)的365天或366天少了10至12天。
为了调节12个朔望月与一个回归年的时差,我国古人采用设置“闰月”的方法。现行农历“置闰”方法是“十九年七闰”,即每隔2到3年增加1个月,增加的这个月叫“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叫闰年,包含13个农历月,年长384天或385天,反之没有闰月的年份称为平年。
农历甲辰年没有闰月,因此是一个平年,其对应的公历日期为2024年2月10日至2025年1月28日,共计35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