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章列表/文章详情/

“修昔底德陷阱”提出者:拜登明白只有一个中国,首都在北京

(观察者网讯)“拜登明白只有一个中国,不会承认‘台湾独立’”,美国新当选总统拜登的核心幕僚艾利森(Graham Allison)近期在接受台媒TVBS专访时,作出了上述表态。

  

  艾利森 图自台媒

  艾利森担任拜登外交政策幕僚数十年,现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教授,在哈佛任教超过50年。该节目定于本周六(23日)播出,TVBS于1月16日提前曝光了访谈内容。

  在被问到有关拜登上台后对台湾地区的态度是否有改变时,艾利森表示,拜登明白“只有一个中国”,首都在北京,并没有“独立的台湾”存在,美国也不会承认它。美台双方持续深化关系是好事,但两岸未来的发展,应该以两岸人民为最大福祉。他说,在不与中国(大陆)交恶的前提下,“一个中国”这个理念是毫无异议的。

  艾利森还表示,在美国总统竞选期间,中国(大陆)成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的“政治足球”,特朗普把一切罪过都怪到中国(大陆)头上,而拜登在国内政治的现实之下,必须展现出自己的对华态度并没有比特朗普更软弱,因此被认为态度开始右倾。他称事实上,拜登政府对华态度会明显和特朗普政府不同。

  他总结出了五个R,一:回归正常(Return to normal);二、逆转错误(Reversal);三、重新检视(Review);四、现实主义(Realism);五、担起责任(Responsible)。

  艾利森直言,他相信拜登上任之后的世界,一定会更加安全,至少美国会拥有一个相对务实、稳健,遵循秩序、信奉循序决策过程的政权。

  据了解,艾利森也是美国国防政策领域的顶尖专家,曾在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第一任期内担任助理国防部长,研究领域包括核武问题、中国问题等。同时他还是首位将“修昔底德陷阱”应用到中美关系话语体系的国际政治问题专家。

  "亚洲沙皇"来了!拜登重磅任命 港媒:他将与中国交锋

  【环球网综合报道】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媒体称,奥巴马政府时期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国务院官员库尔特·坎贝尔,本周被提名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的“印太协调员”,引起关注。关于拜登上任后的中美关系可能走向,香港中评社最新报道援引坎贝尔14日在出席亚洲协会举办的活动上提出的有关“停止美中关系直线下坠”的设想称:中美双方应暂停针锋相对,各自后退一步,再各自前进一步,发出建立可行的美中关系愿望的信号。

  当地时间14日,现任亚洲集团主席的坎贝尔出席美国智库亚洲协会举办的主题为“美中关系未来:实事求是(The Future of U.S. and China: Seeking Truth Through Facts)”在线年会,重点谈论拜登政府将如何处理美中关系。

  

  中评社报道称,坎贝尔在会上宣称,现在正在真正形塑亚太地区的国家是中国,最大问题不是“中国是否崛起”,而是“美国还能否在本地区发挥历史上的作用”。他说,看看国会周边林立的铁栅栏、铁丝网,现在华盛顿的美军比在阿富汗还多。“我们必须以一种非凡的谦卑态度来处理我们正面临的国内挑战,”他认为,“美中之间可行的平衡战略是我们自己的成功。”

  

  在亚洲协会的研讨会上,报道称,基辛格和舒尔茨等都强调美中建立互信的重要性。坎贝尔却认为,美中关系最重要的特质应是“可预见性、稳定性和清晰性”,“不必过分强调信任”。他建议,美中之间应更着眼于建设和发展可行的关系。“可以采取小步走,不要太有雄心。如果总想发表战略声明,经常会失败。”

  据报道,坎贝尔在会上承认拜登政府面临诸多挑战,必须先专注于内部事务,但他相信从一开始就要与中方同行有一些沟通。他认为有两件事是必要的:第一,设立合适的接触渠道和机制;第二,向中方提出,两国关系如果沿着当前道路走下去,将进入非常可怕的境地,某些方面可能比冷战还要糟糕,而且因为两国经济上相互依赖,对双方、区域和全球造成的损害更大。

  中评社称,坎贝尔表示,明智做法是美中双方都暂停目前针锋相对的做法,深吸口气,后退一步,稍息放松,然后向对方迈进一步,都向对方发出信号,显示至少建立可行的关系的愿望。他认为,这些步骤应当是可以实现的。有许多事情可行,比如签证、记者、领事等,都可能有助于关系改善。双方都可以采取一些温和步骤,至少离开让各方深感麻烦的美中关系下落。

  

  而对于任期进入倒计时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近期急促推出的对华一系列“疯狂”举措,中评社称,坎贝尔在研讨会上对此颇有微词。他表示,特朗普政府中许多人对顺利过渡不感兴趣,甚至倾向于让过渡变得更难,有许多意外,许多事情更像是陷阱,而不是欢迎。“如果他们觉得这些事情那么好的话,为什么六个月、一年前不做,而是在离任四、五、六天才做?”坎贝尔反问道。他认为,他们这么做不是为了留下执政遗产,而是意在苛刻对待拜登政府。

  对于特朗普政府最近推动所谓“美台交流”,报道称,坎贝尔认为,其在台湾问题上的做事方式是“政治化的”,意在“以令事情更为困难的党派分裂的外交行动的方式,将之作为武器来对付拜登政府”。

  不过,报道指出,坎贝尔在会上也谈到所谓“大国竞争”,他预期下一阶段大国竞争最可能在技术领域展开,只是不是简单地使用特朗普政府最近使用的“残酷工具”,而是用更微妙的不会完全破坏全球供应链、造成市场混乱的方式。

  现年64岁的坎贝尔,被广泛认为是奥巴马时期“重返亚洲”战略的关键设计者。本周,路透社等多家媒体援引拜登过渡团队一位发言人的话称,坎贝尔13日被任命为当选总统拜登在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的印太政策高级协调人。

  

  香港《南华早报》称,坎贝尔将成为拜登政府里中国及亚洲政策的关键人物。有分析认为,他可能将以更加重视美国盟友的姿态,在亚洲与中国交锋。

  事实上,关于上述观点,坎贝尔在1月12日发表于美国《外交事务》杂志的署名文章上也有所体现。这篇由坎贝尔与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项目主任杜如松(Rush Doshi)共同撰写的题为“美国如何加固亚洲秩序——恢复平衡与正统的战略”文章宣称,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使亚太地区的微妙平衡变得不稳,并使北京的“领土冒险主义”更加大胆。但特朗普几乎让亚太地区操作系统的每一个元素都变得紧张。美国有必要认真地与亚洲重新接触。

  

  虽然该篇文章老调重弹,呼吁寻求扩大由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和美国组成的所谓“四方安全对话”等美国同盟,但文章同时也表示为与北京的合作保持开放,并称“亚洲国家不希望被迫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

  

  “更好的解决方案是,美国及其合作伙伴说服中国,让它相信一个有竞争力但和平的地区是有好处的,”文章写道,如果北京遵守各方达成一致的规则,就应该让它在地区秩序中占据关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