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一提起来,多少女性心旌神动,美丽、优雅、妩媚、神秘……穿着旗袍的身影多么令人向往,这就是旗袍的魅力。
这次由苏州丝绸博物馆和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主办的“风雅锦绣——民国旗袍展”展示了60多件民国旗袍。说到旗袍,我们常有的印象就是曼妙合体,曲线玲珑,精美的盘扣,高高的开衩,各种绚烂的花色丝绸等等。旗袍作为近当代一种经典的女装款式,从出现到基本定型,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演变和改良,裙身从脚踝渐渐收短至小腿;腰身慢慢变细变窄;袖子从手腕至肘下,至上臂,最后以至无袖;开衩从单侧开到双开,从低开到高开,后又低开……。
20世纪20年代初至20世纪40年代,这二三十年,是旗袍的黄金发展期,款式几乎年年更新,从长到短,又从短回长去,这其中惟有“时髦”是不变的主题和永恒的追求,且是最高的境界。
旗袍演变的历史是了解旗袍前世今生不得不提的一个方面,却不是旗袍的全部,也并非本次展览的重点。本次展览中,策展人将视角凝聚在制作旗袍的各种高档丝绸面料上,从锦缎绡绸到丝绒印花,以面料分类,兼顾旗袍的款型变化,更深层次得展示旗袍的内涵之美。
旗袍展不独讲旗袍的历史,而主讲旗袍的面料,是突破常规的视角,非常新颖,这与策展方的背景有直接关系。苏州丝绸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丝绸专业博物馆,1991年建成对外放,是“宋锦“和“漳缎”两项传统丝织技艺的非遗传承保护单位,是国家文物局批准成立的“中国丝绸织绣文物复制中心”。首任馆长钱小萍,国家级丝绸专家,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非遗宋锦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曾带领课题组成功复制了秦、汉、隋唐、明、清等各时期的20余件珍贵丝织文物。因此,苏州丝绸博物馆想要展示给观众的不单是美丽的旗袍,还有服装背后精彩绝伦的丝织工艺。
中国是众所周知的“丝国”,自古以来,蚕丝就被勤劳聪慧的中国人民加工成形形色色的丝织品。民国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历史时期,新旧交替,中西交融,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在时尚之风的推动下,新款丝绸面料层出不穷,丰富了旗袍的制作素材。展览展示了锦缎、纱罗、提花绸、印染、织绒及包含刺绣工艺的6大类面料的旗袍。
“锦,金也”,意思是说,锦像黄金一样珍贵,历来是最名贵的丝织品。因此,从面料的角度看,锦缎类织物制作的旗袍可以说是最高档的了。
“织彩为纹曰锦”,准确地总结了锦的特点:首先,锦是用织机织出来的;其次,织锦使用的彩色丝线;再次,将彩色丝线织成图案,这就是锦了。当前我们日常所见的真丝面料服装,为了节约成本的缘故,绝大部分是印花的。这件提花巴黎缎长袖旗袍,花纹间颜色的变换交替、叶脉的纹理都是用各色丝线按照不同的组织结构织成的,成本及工艺大大高于印花绸,是当时颇为时尚的面料。
提花巴黎缎长袖旗袍及局部
白地几何纹提花绉无袖夹旗袍局部
烂花绒类面料是用两种对酸耐受程度差异较大材料混纺,比如真丝和粘胶混织,真丝耐酸,而粘胶不耐酸,涂抹强酸性物质后,不耐受的纤维素被水解炭化呈现起绒的效果,水洗后得到具有半透明视感、凹凸分明的花纹。这件紫色烂花绡短袖旗袍,紫色绡地凸显双色朵花,虚实相间,别具美感。
请点击输紫色烂花绡短袖旗袍局部入图片
塔夫绸是一种高档丝织品,用优质桑蚕丝经过脱胶的熟丝织成的平纹织物,组织紧密,绸面平挺,光滑细致,是制作女性礼服的上品。戴安娜王妃的结婚礼服使用的就是塔夫绸。展出的这件浅绛地花卉纹印经塔夫绸地提花卉纹短袖夹旗袍,在色织平纹地组织上提织白色缎组织花卉纹,花纹突出光亮,色彩鲜艳,光泽柔和。
浅绛地花卉纹印经塔夫绸地提花卉纹短袖
这件民国的桔红提花绸特意展示了织物的正反两面,正面看花卉明暗结合,面料柔软细腻,反面看拉长的丝线光洁润泽,色彩浓艳饱满,倒是比正面更打动我心。
桔红提花绸料局部
丝绸织物的织造其实是一件特别复杂的事情,虽然原理不容易搞清楚,但是我想这不妨碍我们去欣赏“她”的美。
(本文转载自百度百家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