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18点,《夺冠》(原名《中国女排》)正式上映。该片由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彭昱畅、白浪、中国女子排球队、李现等主演。电影时间跨度40年,以中国女排传奇人物郎平为线索,展现新老女排如何在逆风中顽强生长,成为令排坛敬畏的金牌之师的传奇奋斗史。
据猫眼专业版票房数据,截至今日12点,《夺冠》预售票房已超3100万。想必观众对中国女排和郎平都无比熟悉,但看电影之前,你还需要了解10大看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1.巩俐曾三次拒绝出演郎平
历史上有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在《夺冠》筹备初期,陈可辛也曾三邀巩俐出演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巩俐一面怕自己演不好家喻户晓的郎平,另一面担心电影拍摄时间只有三个月,和她一起拍摄的专业运动员又是非职业演员,短时间内拍出来压力非常大。但巩俐最终被女排精神打动——明知自己不会赢,还是要拼尽全力、永不放弃,如果不尝试,怎么知道不可能?于是,众望所归的巩俐成为了郎指导,这非她莫属。
2.巩俐动作神态酷似郎平,连背影都会演戏
还记得巩俐饰演郎指导的花絮视频第一次曝光的时候吗?她把郎平常年因伤病造成的高低肩、含胸姿态,推眼镜、双臂高举的动作,以及运筹帷幄的眼神都给演活了,被网友称赞"连背影都会演戏"。
为进入角色,巩俐一拿到剧本,就天天"和排球过日子"。她与女排队员一起生活,早上报道、中午吃食堂、晚上下班,排球场上的每个位置都被巩俐练过。她还在女排训练场上观察郎平的举止神态,一边观察一边做笔记,像个听课的学生。连最熟悉郎平的朱婷都表示:"巩俐的眼神太像郎导了,第一次见面就很震惊,感觉郎导就在眼前。"
3.郎平女儿白浪出演青年郎平
拒绝过陈可辛的不只有巩俐,还有郎平的亲生女儿白浪。
身高189公分的白浪继承了母亲的运动天赋,14岁开始打排球,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读书时是加利福尼亚TCA队的主力球员,打球的气质和技术与母亲颇有几分相像。因此青年郎平的扮演者,非白浪莫属。但母亲是她的偶像,也因怕演不好而拒绝。
为了说服白浪出演,剧组曾多次飞赴异国,最终打动她出演青年郎平。白浪也从零开始学习表演,一个月内减重30斤,亲身感受母亲曾拼搏过的青春。
4.10名女排队员本色出演,讲述金牌背后的血泪
《夺冠》复现了3场中国女排的关键战役,其中数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中巴大战"最激烈,这场比赛均由中国女排现役球员拍摄完成。这支冠军之师不仅为观众复现精彩的赛场风云,还流露金牌背后的血泪故事。
"一个运动员能有几个4年呀,我不知道4年后自己是不是还有机会。"中国女排主力接应曾春蕾在《夺冠》中的这句台词使人动容。里约的落选使她大哭了一场,那是一种打碎骨头的疼,为什么每天训练超10小时、减重十几斤,状态很好的她去不了里约奥运?
5.还原3场中国女排经典比赛,动用13台摄影机
电影《夺冠》还原了3场经典的排球大战。第一场是1981年女排世界杯中日之战,郎平借此获得"铁榔头"称号,中国女排开启五连冠的传奇之路。第二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美大战,郎平与陈忠和,昔日的朋友变此时的对手,意义极其特殊。
第三场是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郎平回归中国队主帅,带领新一代女排重回世界之巅。为了呈现比赛的激烈以及专业运动员的实力,《夺冠》在这场戏中用了11台摄影机同时拍摄,最多的时候甚至有13台,呈现赛场的视觉冲击力和速度感。
6.中国女排的10个世界冠军,7个与郎平有关
陈可辛无意将中国女排拍成一部"郎平传",而是身为传奇运动员与教练员,郎平的职业生涯串联起了中国女排四十年的起起伏伏,她是唯一全程见证又参与了中国女排成长的人。运动员时期,郎平拿过4个世界冠军,主教练时期,她率队拿到3个世界冠军,中国女排的10个世界冠军,7个都与郎平有关。
早在1995年,郎平就执教过中国女排,但都在大赛决赛中输给了如日中天的古巴队。2013年郎平接手末路的国家队,引入大国家队概念,仅用两年时间就带领中国女排重获世界冠军。要说谁最能代表中国女排,当今体坛唯有郎平。
7.从郎平到朱婷,是中国女排的传承
影片追随郎平的视角,重回中国女排第一个训练基地——福建漳州排球训练基地。拍摄80年代老女排的戏时,剧组根据漳州训练基地实景搭建,还把老基地的地板从漳州运到北京,这些地板上,曾留下当年女排队员的血和汗。
中国女排,一直在传承。2016年里约奥运会是新女排的战场,曾经的老女排郎平作为她们的主教练,对朱婷说:"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你是我见过最棒的球员,你不用成为我,你只要成为你自己。"
8.陈忠和与郎平,昔日的好友变对手
除郎平外,陈忠和也是一个在中国女排历史上闪耀的名字。在《夺冠》中,彭昱畅饰演青年陈忠和,黄渤饰演主教练陈忠和。他曾是老女排的陪练,和郎平是三十年的朋友,后来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率队获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但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与陈忠和成为对手。
《夺冠》的第二场比赛聚焦这场中美大战,曾是中国女排头号功臣的郎平,率美国队战胜了陈忠和执教的中国队。赛场下是朋友,赛场上变对手,两人的"交战"想必非常精彩。
9.新时代依然需要女排精神
去年国庆档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由徐峥导演的《夺冠》单元展现了上世纪80年代万人空巷看女排比赛的场景。中国人对中国女排总有特殊情结。以前生活艰难,人们需要女排精神,如今也需要。导演陈可辛说:"每次想放弃时,就想起郎指导说,女排精神是什么?不是一定要赢,而是明知道自己会输,也要一分一分赢回来。这是一部带着使命感的电影。"
去年,郎平的一席话登上了《新闻联播》,被无数网友刷屏:"只要穿上中国队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我们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
10.香港北上的陈可辛带来最原味的女排故事
从《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再到《夺冠》,来自香港并且生长于海外多元文化下的陈可辛一直在诠释内地故事:新东方创业、儿童拐卖、中国女排,这些现实题材其实连土生土长的内地导演也很少触碰。但自香港北上拍片的陈可辛做到了,而且拍得还不错。黄建新导演曾说:"陈可辛是极少数真正赢得内地认可的香港导演。"
如今《夺冠》终于揭开了面纱,你觉得陈可辛把中国人如此熟悉的故事拍得怎样?
70年代末,中国女排训练条件简陋,李现饰演的国家体委工作人员向教练组介绍美国队正用计算机协助训练,而中国队只能靠血汗追上日美。如今,中国女排的科研团队已能实时分析对手的技术数据,科学化的训练和保障已是国家队的标配。不管时代怎么变,变得是科学技术,但中国女排精神一直都在。
去电影院看《夺冠》吧,追寻中国女排的记忆与青春,放逐自己的热血与梦想。